|
发表于 2010-8-15 14:00:07
|
查看: 426 |
回复: 0
没有一个人能记得自己刚刚出生时的情况。一直要到出生后的第二、第三年,我们才会有自己的记忆。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总是认为他就是自己相信的那个样子。人类的大脑常常被比作为一个电脑硬盘,记录生活中的数据。而事实上,我们的记忆也会说谎,记忆在不同的环境中被唤醒之后,逐渐会被修改,就像现在的人们喜欢在电脑里不断修改外出旅游时拍摄的数码照片一样。8 d5 `7 j( K& D/ n X( B
5 i8 r ?/ W8 `. \6 _
( e7 _$ f# A2 l4 v" r
+ s6 |0 R6 b; }0 r Q4 d
我们的记忆竟然也会说谎。从各种讲述、家庭照片和电视录像画面中,大脑拼凑出我们的记忆。神经学家和心理学家现在一起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头脑里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所谓的“我”,好像必须让自己迷惑,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实。8 I) Q7 r# c, S% I3 R
& _6 h8 j$ l) F+ b2 U0 X
实验造出“兔子罗杰”
0 u; p( E+ S0 t8 m 这是一个试验中的场景:参加试验的学生脑中出现了一个灰色皮毛,大门牙的动物形象。在别人的询问之下,这名学生突然回忆起,他小时候遇到过这个动物—— 迪斯尼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兔子罗杰”。他还说,兔子罗杰还和他握了手,给了他一根胡萝卜。可是试验人员告诉他:这一切都是虚假的记忆。( }( g9 V+ Y2 q! t# E5 `
& p) |# J' I. G9 m( [9 K
q: a' V* k* Q" `6 a 这是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伊丽莎白·罗夫特斯做的一个试验。她通过一个小窍门让参加试验的人产生错误的记忆:向每一个接受试验的人展示一个虚构的迪斯尼广告,在广告中,小时候的试验者正和兔子罗杰在一起。167名试验者中的16%在自己的记忆中发现了这样的错误记忆,在下一步的试验中,这个数字上升到了35%。. }+ `# j$ }/ d# q
, \1 Y; U: N$ G
研究者们还做了另一个更加成功的试验。罗夫特斯把试验者小时候和爸爸在一起的照片同一张热气球的照片合成到一起。每两个试验者中就有一个人回忆起自己搭乘热气球的“空中之旅”。事实上这从来没有发生过。
[) R* d# f: N4 C6 O7 ? + _( [$ Y; L& F& C$ D
“我们必须明确一点,”罗夫特斯说,“每天我们的大脑中都会有新的记忆产生。”
% g, p* T- J1 L9 e# a4 x8 a 2 W, ]2 k- m3 ]. y7 ~ Y! f
我们的记忆在不断变化, z; H/ L, [* Z* p
这个结论能使人不高兴,因为最终我们的记忆决定我们的身份。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总是认为他就是自己相信的那个样子。人类的大脑常常被比作为一个电脑硬盘,记录生活中的数据。这种比较越来越不恰当。我们的大脑是一个高度活跃的器官,它过滤记忆、校订、有时候甚至自己虚构,而且很容易被操纵——这是罗夫特斯最近通过试验得出的结果。. X/ l: a. V! x" X2 G& h3 C
( X, C. j) @9 e* N3 L 我们的记忆就像一栋房子。不断有装修工人在里面拆东墙补西墙,换地毯或者挂起新的图画。所以当我们回忆度假的夜晚,只会越来越美妙;以前作出过的有疑问的决定也会在回顾中变得越来越有意义;而我们也只能有限得信任法庭上的证人。
1 c: E" J3 k/ X# d }
6 f+ ~" C" r; A科学家破解“说谎记忆”; { }3 p5 W% E3 }' w
神经学家早先把人类的记忆分成三种:超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现在他们更加偏向根据功能性来区分记忆:过程记忆记录自动的运动过程,如骑自行车或者弹钢琴;和语言含义有关的记忆中存储着事实情况;自传式记忆记录我们个人的生活经历。
8 `! J7 o0 U* f, R! | / ]' o+ P% ~; j* }3 E) v
直到从几年以前开始,科学家通过能够显示人脑图像的仪器研究人类记忆的过程。德国埃森文化科学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中有德国**心理学家哈拉德·维尔泽和神经学家汉斯·马科维奇,他们的目的就是破解“说谎记忆”的秘密。马科维奇说:“这也许是第一次综合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两门学科来研究记忆。”+ B( A& O! y" b( h6 W2 \$ T+ n# ?
' O5 i r2 {3 H, }; R7 y不同生命阶段记忆不同* l6 c" q$ h6 u1 }
这些研究者们用功能性核磁共振仪观察试验者大脑中神经之间的变化,与此同时,那些接受试验的人通过一个关键字唤起回忆。: R" J- I' q* ?
; X* U4 T2 x6 y1 z' u9 Z 参加实验的运动员回忆自己曾经参加过的一次马拉松赛跑,**人则回忆自己的“婚礼”。不论他们说什么,都必须在半分钟内概括出回忆中的内容。
8 A, a3 S. E5 ~- U9 R" F. V / Y) @) h) `5 o" s+ S9 Z# B
利用实验得到的数据,马科维奇和维尔泽发展出一个模型解释“自传时记忆”。他们发现:小孩和青年的回忆不同,老年人和中年人的回忆也不同;有一些生命阶段要更加重要,另外一些不重要,有一些回忆是一成不变的。心理和**因素都会起到作用。# p3 l7 F9 e* s9 A I+ ~( F3 D
( p9 t& y( `8 k: ^9 B( r每一次回忆都不一样
& ~+ @( }. V+ z6 J2 y 记忆构造了我们自己,同时也是家庭和**期望的产品。9 M# r1 |1 n" \7 l
' ^- F, j* D. l! i2 Y
没有一个人能记得自己刚刚出生时的情况。一直要到出生后的第二、第三年,我们才会有自己的记忆。知道这个时候“我”和“我”的记忆才慢慢开始发展。这时候的记忆还不是非常可靠,所以我们成年时也许会怀疑,自己早先时候的记忆是不是从别的人身上得到的。
! y. E4 ~! t0 H' m% r 3 w1 t% K* V9 Y2 `0 @) A$ P
生物学和**学的因素随着年龄和情况的不同起到的影响也不一样。有一些阶段对记忆的形成特别重要,如青春期。在这个阶段内,青少年人学会讲述自己的回忆,这样能够被自己的圈子接受。通过经过修改的经历,他们订正自己个性的形象。这样的形象,一直到他们长大成人了也是深信不疑。
. t! e+ Z5 D1 h+ z8 ?; ]) ^
7 \2 {( A/ A P; x/ }0 w2 u. z 专家经过研究发现,距离时间发生的时间越远,我们的记忆和事实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每一次回忆得到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马科维奇说。记忆在不同的环境中被唤醒之后,逐渐会被修改,就像现在的人们喜欢在电脑里不断修改外出旅游时拍摄的数码照片一样。
2 n k" [- J/ \" y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