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5-26 18:19:17
|
查看: 460 |
回复: 0
* b8 s, J( O1 ?! h q
西柏坡是全国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 : ?9 P- B v" }0 ]+ P
) p" J$ T7 a6 }9 i% u* `- u3 ~
全镇辖16个行政村,28个自然庄,1600户,6040口人。 , [2 g; _! D {/ \$ i
- j3 E. R2 a& ?! i+ n) ~1 j; [
南临西柏坡纪念馆,作为革命圣地,**优势显著,背靠京、津、石家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较明显。 ! m/ g3 k* e! l* |
) m8 i6 U1 F& i( e0 D& Z: v
全镇以旅游业和绿色食品开发加工业为主导产业。
" Z- a5 @5 F8 I e/ h) {# [' l8 y' A4 ~$ _
自然状况:
2 r' M r6 ^ r( n8 Q4 l) t. G8 B+ P( }
西柏坡镇位于太行山东麓,区域总面积5.5万亩,林地面积2.7万亩。 7 o( A! g: {$ _
- H+ E& ?8 d U) S该区域拥有华北地区内陆最大水面,水面面积达7000亩。 ( I) P& C P5 S# p/ H
% z0 S" E4 Z+ F! o该地区地处暖温带,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平均气温12.5℃。 # M. f- f8 Y1 a
8 V' U$ M/ G+ |6 }2 X
光辉历史:
2 J8 N+ U& E9 D+ g% Z
- U) \& X; ?* O2 ?西柏坡始建于唐代,原名柏卜,民国时始称西柏坡。 ) b3 \7 o3 }, K
( P% j/ Q5 `7 m1948年党中央、毛主席移驻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周恩来总理评语道“西柏坡是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 # U2 |" u$ _; u8 r6 x
) c+ h& a' a6 A* A2 j6 D b1988年黄镇将军参观西柏坡时,题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有着光辉的历史,西柏坡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革命战争年代,西柏坡人民踊跃支前,参军参战,有200多名柏坡儿女光荣牺牲;
+ Y9 C$ _. Y( ]0 t6 z6 V6 p! Z& T7 S8 Z$ t1 a9 j6 L
1958年为修建岗南水库,西柏坡人民从富饶的米粮川搬迁到高岗旱岭上,人均耕地面积由原来的5亩变为0.3亩,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特别是1998年岗南水库被定为省会人民饮用水源地后,西柏坡的水产养殖、工矿企业被取缔,为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山场禁伐禁牧,畜牧养殖业发展也受到限制,群众致富的路子又被砍断,再一次做出奉献。 . g5 B; O( l" i& n: ^! G6 Z( W
$ E* Q- O% t1 w8 N2 c) M6 c* L交通状况: 7 L- [ K5 g) v A2 t& f
$ i* R8 r$ l1 d2 X" L6 I) v" x
西柏坡位于平山县中部,距平山县城45公里,距省会石家庄85公里,距京石高速石家庄入口处79公里,207国道横贯全境,16个行政村全部分散在国道两侧,公路畅通,交通便利。 0 V9 k, B8 T/ a' P* S1 V
4 O" s* [0 s# Z4 ^8 _旅游状况:
; N8 P. n5 X/ O: G. |7 K* [# I' u6 R# x& d
闻名全国的西柏坡纪念馆位于镇区中心位置,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每年到这里参观旅游的人次达50万之多。
9 k2 n% f4 s% U6 g4 |$ e4 D1 Q
" D% Z. S1 U5 s" r西柏坡距北方小桂林天桂山30公里,距佛教圣地五台山90公里,距避暑圣地驼梁70公里,距中山国古都遗址35公里,距温泉疗养度假村40公里,是辗赴以上旅游景点的中转站。镇党委、政府借旅游业迅猛发展之势,修建了西柏坡森林公园,栽植绿化、观赏及各类经济树木180万棵。并在公园内增辟赶考、回归、科苑、十二生肖园等景点24个。景区内空气清新,百鸟鸣啾,柏坡湖碧波荡漾,帆影点点,是垂钓、划船、度假的好去处。同时,还修建了占地300亩,拥有110多个品种,30000余株牡丹的西柏坡牡丹园,每年的4---5月牡丹盛开时,举办牡丹节。
! [7 G6 j4 k. e- {/ W, G8 T3 ?' Z3 H9 X
丰富物产:
! w* g. {% X4 _" [* W9 C/ y1 r/ |. e. A
西柏坡盛产柿子、黑枣、优质薄皮核桃、中华大杏、酸枣等干鲜果品和花椒、豆类、花生、谷黍、高梁等山区小杂粮,另外农家散养鸡蛋,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也深受游客的青睐。境内有全国知名企业三鹿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奶源基地之一---西柏坡圣地奶牛养殖场,采用山区无污染的绿色饲料喂养,封闭式机器挤奶,现正实施扩建工程。
' [! l% v; M# E, R
; f8 E$ W. Y9 d' W5 M- z4 c**事业 :
7 F5 B) e4 Q G5 v. M. w. w- v, H$ A! t
(1)西柏坡教育质量名列全县前茅,境内有中学一所,希望小学三所,学生入学率达100%。
9 y& F9 @9 G. ~& g8 o! g: w1 O0 y' Q q. Z) [
(2),镇区中心有卫生院一座,村村设有卫生所,基本满足了病人看病的需求。 2 v3 ?' Q9 }! g8 j! R* d
! P1 k* t0 N! w5 T+ ^- J c* T(3)西柏坡文化站是河北省试点文化站之一,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文化站备有图书室、电脑室、多功能教室和健身、音乐器材,功能齐全,条件优越,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 D, ?. }/ m1 k. i$ c7 Y8 _
" Y( {$ @! n- P/ ~; O! I' b风土人情: 6 {/ g6 d: w8 G+ B2 V' y3 p! s
# s# M; H$ d9 U) m6 Y8 G Y9 ]/ x西柏坡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凤凰山、卧虎山、唐塔垴、将军坡、母亲岭、驴山等都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西柏坡人杰地灵,中央各部委曾在这里工作战斗过,是新中国诞生的摇篮。 0 J6 @* j# x+ |# |& n" ]! T
0 X7 f! t/ T$ |2 R3 I" C9 z5 T
西柏坡的杜鹃 :
* R3 N5 Q4 x& a" l. i, R+ N% B' W; l7 i- n/ I5 e
西柏坡边,群山之间的岗南水库是截断滹沱河后留住的一汪碧水。说是,滹沱河冲积平原滩地肥美、稻麦两熟。聂荣臻元帅曾赞誉西柏坡一带党组织健全、群众基础好,遂推荐作中共中央的驻地。 ; y8 S. x( J8 {- `* h. u& r; b
7 u2 s' g3 Q! L# s3 T, y, Z 夜宿西柏坡,清爽的风由水面徐徐吹来,窗外,“布谷布谷”,一声接一声,借着水音儿格外空灵。开始以为是招待所哪间屋里传出的电视广播声,夜深人静广播结束,“布谷布谷”的叫声却仍不绝于耳。是杜鹃么?我问同室朋友。是,她认定。这么好的山水深林,鸟儿总会愿意栖息的,“布谷布谷”,叫仍不疾不噪不吵人,却是执着坚韧,像在诉说着什么。杜鹃,也叫杜宇、子规、布谷鸟。春末播种时节鸣声清丽,四声一度,人们释作“布谷布谷”,意在催人播种五谷。其声易闻,其影难见,只因隐于林木深处。“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樟州李使君》)
( j$ ?$ G/ d" l4 ?0 }; _+ F4 k
6 H7 o' c+ U5 V& k& g# D “布谷布谷”,西柏坡之夜子规啼鸣声中,亚平梦到,冀中平原太行山上,父亲、母亲随着队伍“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妈告诉我,“你爸在城南庄住过。”“西柏坡还有黄泥村西黄泥村,那山上埋着我的第一个孩子。”妈,我替您去看看他。——在梦里我对母亲说。醒来,杜鹃仍在啼,已有“年年啼血动人悲”的意味了。 ) }5 e; S9 ~4 l
5 T4 p8 @9 U7 t G( Y! y4 O# s9 [4 W 早上八点,一行人员参观西柏坡纪念馆。党的历程自是辉煌无比。引起人们心灵震撼的更是几组数字:
8 v' E2 b3 y0 h: B. y
7 H( k2 r w/ {& @! G2 W: B8 S 三大战役支前统计: 0 f8 E5 y% a+ `9 }2 n7 V' F( d2 A2 z
[) J7 }: U. p+ X- f6 E 民工——辽沈160万;淮海225万;平津154万;共计539万。
0 g# Q1 s2 ?8 {4 M. f$ q& n
4 P$ a; a1 z1 ~& `; p6 Y* d) W' e 担架——辽沈13800;淮海73900;平津20000;共计107700。 ; H. v |1 y! y- v! i
. ?& K+ l7 z9 m( s" h 大小车——辽沈6750;淮海413970;平津40万;共计820720。
$ O, z$ U5 \8 [, {
7 s5 Y7 Z3 V: m9 p7 d# R4 Q 牲畜——辽沈3万;淮海6300;平津100万;共计1036300。
! V$ G; X9 c& P1 E+ @& i6 u8 A( u* g* S5 I& d0 f% K; K
粮食——辽沈7千万;淮海5亿7千万;平津3亿1千万;共计9亿五千万。
8 P* v! ~; Y* i. ] i, d. w% K& e: N. t
三大战役解放军伤亡——辽沈6万9千;淮海13万4千;平津3万9千;共计24万2千。 % J6 ~2 E; h: b5 T
# G% e7 I0 d( U/ x% E0 f
即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一路上倒下24万人民的儿女。有民谣慷慨而歌:“最后的一碗饭,送去作军粮;最后的一尺布,送去作军装;最后的一条老棉被,搭在了担架上;最后的一个亲骨肉,送儿上战场!” 3 k: t' i4 X' |6 [
% z0 h1 K4 Y% e" S 这就是跟着**走的人民。**的领袖们是**的,他们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1950年5月20日毛泽东主席在沈阳市政府要求为他铸铜像的报告上批示:“铸铜像影响不好。”说为他铸铜像“只有讽剌的意义”。人民的领袖关注的不是自己的名利而是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人民才会把最后的一个亲骨肉送上战场。 ' _9 d( ?$ ?# ?+ W1 @% i) b
* d% T! y j, z) M7 `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在啼什么?我静听,“不苦不苦”,“不苦不苦”。那是没看见新中国的先烈英灵对自己的报国之心托与杜鹃,告诉后人,为国献身不言苦。来西柏坡朝圣的人们都能理解啼血杜鹃的苦心么?能罢。你看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址门外党旗下宣誓的新党员们。还有六千四百多万党员和他们周围亿万中国民众。“不苦不苦!”西柏坡的杜鹃又叫了。# x5 i( w( z& R) G
中共中央为何落脚西柏坡?(1) 1 e6 I" ]- `& w1 | b z
- p: _$ C8 p6 Z* n
0 E! K" G' f% o+ r' N* a
南方网讯 西柏坡,我们心中的圣地。七届二中全会在此召开;三大战役战略部署在此运筹。是什么原因令毛泽东最终选择西柏坡作为解放全中国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毛泽东为什么在延安就知道名不见经传的西柏坡?
( O! y4 y% |8 k9 A8 L% r# ~$ a0 m g6 C+ D* g+ _& I$ E- q1 P
毛泽东和女儿上演《白毛女》 : h$ A0 f* P: T1 l; e7 w
% l' ~4 J1 r% E- W: ~& J3 ?- c% V& q 1943年6月10日,延安毛泽东窑洞里的灯光亮了整整一宿。这一夜发生在毛泽东窑洞里的故事生动有趣,或许可以说是毛泽东一生中绝无仅有的一次。
3 M1 T9 l( `) O( d5 ]# r8 ?+ \# j8 ~4 [2 c- w$ b
毛泽东在和自己的女儿一块儿演戏。
L- m& `' s7 V7 T0 K; C9 Q2 B2 O. {; x1 I8 H. l! W0 _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窑洞里传出毛泽东那带有湖南口音的唱腔。他的女儿扮演喜儿,他自己一会儿演杨白劳,一会儿演黄世仁,两人一边演戏一边研究戏的内容。直到深夜,毛泽东仍意犹未尽,又找来**领导讨论剧情。 ' X" n+ J+ f& Q/ _* d9 ~: B
. q) E7 j9 B( r" _
那天晚上早些时候,由鲁艺创作的新歌剧《白毛女》在延安公演。这是一部描写一名农村女子同恶霸地主和封建势力进行抗争的故事。毛泽东同**观众一样,一会儿热烈鼓掌,一会儿又泪流满面。演出结束后,毛泽东走上台去同剧组人员见面并一一握手,轮到扮演黄世仁的演员时,毛泽东皱了一下眉,终于没有同这名演员握手。他仍然沉浸在刚才的剧情中。这个场景多少年来一直传为佳话,成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领袖爱憎分明、阶级立场鲜明的有力佐证。 % Q# L2 S5 Z! s Y. O" G5 i
- h) ~0 O# ~ J1 \, C
歌剧《白毛女》取材于晋察冀边区广为流传的“白毛仙姑”的故事。“白毛仙姑”的故乡就在河北省平山县。
3 F8 U9 K* v- r+ c$ I) k* w9 o; |2 M$ p& M; b+ M" r D" I, G
毛泽东很早就在关注平山了 0 n! C- k5 j0 }
" X a. \, Z% j: m. [ 1947年3月31日,当刘少奇和朱德离开他们生活战斗10多个年头的陕北,带领中央工委去寻找新的中共中央落脚点的时候,毛泽东说了一句话:“你们到白毛女的故乡去吧!” ' C4 M `% k5 x" t7 v" ?( o. [
* {/ l6 ]% X8 l: t 毛泽东把刘少奇他们指向白毛女的故乡,当然并不是仅仅因为《白毛女》这部戏,虽然在此之前毛泽东并未到过平山,连晋察冀边区都没有去过,但是他很早就在关注平山了。毛泽东有一个习惯,就是对所有能看到的报纸都一字不落地细读一遍。在井冈山时能看到的报纸少,每次红军下山执行任务,他都叫人千方百计地收集报纸,报纸上的信息帮助他做出了许多战略决策。到延安后,能看到的报纸多了,还有了**自己的报纸,他的这个习惯仍然没有改变,每天都抽出一定时间来看报。毛泽东关注平山就是从读报开始的。 % i6 v9 N: Y4 Q( ~; [, b5 Z
+ d( P W( O* ~8 ]0 ~2 [
山西的《朝阳日报》曾报道过平山县红军游击队的消息。早在大革命时期,平山县就有了**员,上世纪30年代又发展了一批党员,并且组建了平山县各级党组织。平山县的革命斗争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得轰轰烈烈,影响很大,平山县的红军游击队活动频繁,曾有力地策应了红军北上抗日及东渡黄河,平山县也因此一度被称作是“北方兴国”。1938年7月,《新华日报》再一次发表了一篇长篇采访通讯《一个不平凡的县》,详细报道了平山县抗日游击队和“平山团”的事迹,平山县再次以抗日模范县之名享誉全国。
" w0 L! t$ D) Y, V. @# _# S/ ? x" A6 q$ A: A, w
毛泽东同平山亲近起来 :+ s' [! w: y+ `7 F
2 y: Q' C- s: i x7 ~. U0 s! ^ 1938年9月,毛泽东到抗日军政大学作报告,正好遇到了一个平山人。那天担任“值班”队长后来在沈阳军区后勤部担任要职的曹慕尧回忆了当时的情景——作完报告后,毛泽东见他在值班就同他攀谈起来,当得知他是平山人时,毛泽东“哦”了一声,显得很感兴趣。 ) R4 ~" k; k" V5 I& j2 R, X
5 @! F$ A9 \+ b+ L1 ^4 | 毛泽东说:“我正想了解你们平山的情况,你们县党组织和群众的**觉悟如何?你是否清楚?”曹慕尧就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向毛泽东介绍了一番。 9 s7 z8 ]9 I' a5 q4 c8 d* e. H
1 ?2 L$ s |! ]8 U 毛泽东点点头:“对情况如此熟悉,以前你在平山工作时担任什么职务?”曹慕尧说:“报告主席,来延安之前,我担任平山县委书记。”
6 ^. g2 f* ^$ D0 W4 G' T( M% k# p3 L2 b# @) \+ J, ^3 X
毛泽东又问:“你们平山县自然和经济条件、生产情况怎么样?”
* I2 j& ^8 P# K# H% c$ R. m
9 C& N, B. ]+ E/ y- C 入党前接受过几年旧制小学教育,晚年经常关起门来写回忆文章的曹慕尧对于平山县的描述颇具文学色彩:“报告主席,平山位于太行山东麓,冀晋交界处,东距石家庄仅40公里。全县自然地形西高东低,栉比倾斜,属山西台地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部为平原、丘陵;西部万山嵯峨,地势险要,绵延西部县境,有古长城断垣和多处关口,易守难攻,境内有滹沱、冶河两大河流,另有12条支流,沿河两岸宜麦宜稻,物产丰富,平山县人民勤劳淳朴,很喜欢**,听党的话,跟着党走。” * b, H9 w' L: N! v
' L1 y! F" e! T* g+ x; N “你知道聂荣臻同志的司令部就设在平山县的山区吗?” ]; V9 M/ R" l+ s/ n; }
' Y& c6 V# h W+ l4 Q1 U/ ~/ C “知道。我们县不断有人来延安,经常带给我家乡的消息:八路军与当地的人民已建立了鱼水般的亲密关系。”
- r- l0 t+ p" k$ Q5 Z# j: _4 m; L+ K$ z) M- Y$ _% ]. X
不久,曾被《新华日报》报道过的被誉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的“平山团”调陕北担任延安保卫任务,后又参加了南泥湾垦荒、南征北战和中原突围,毛泽东曾多次亲自接见他们,从他们那里又了解到不少关于平山县的事情。这一切都给毛泽东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他同平山亲近起来。毛泽东虽然没有到过平山,平山却似乎就近在眼前,偏偏这时候平山又出了《白毛女》这样一个令人牵肠挂肚的故事。他一直在想,还有哪里比延安更好,在中央工委临行前,他想到白毛女的故乡,应当是自然而然的。
) P4 p4 Q$ k9 w# k- E' p7 u中共中央为何落脚西柏坡?(2) J0 J/ @* _% K
8 ]. M: J# v# ^- ^% p; `
白毛女没有想到,她会给平山带来这次机遇。命运开始叩响平山县的大门。 / p! @. a7 \4 I
+ p' c( J+ [! l D+ A$ O1 ] 不谋而合:西柏坡站到历史前台
# g% D" L t: X# A& b4 K' Q" E
5 P' e/ H: E+ s- k* V' G* J 所以当刘少奇见到正在平山县封城村指挥正太战役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在商定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住址的时候,他的第一句话就是:“白毛女的故乡在哪里?”
1 q1 p+ f9 n# U8 G y
6 w7 c( J# l5 R' `8 H, F “白毛女的传说就出在平山县。”聂荣臻回答说,“平山可是个好地方,甭看喜儿一家穷得过不去年,可这里倒是个富饶的地方。连这里的老百姓都有这么一句俗话——‘平山不贫,阜平不富’,尤其是滹沱河两岸,真可称得上是我们晋察冀的‘乌克兰’。” G2 @+ W; e+ C6 |4 U
2 S6 |! o% L9 u; C' M8 n- J+ Y" G
刘少奇“噢”了一声说:“事情原来这么巧。”朱德接着说:“我看一下平山所处的位置。”有人递给他一张地图,他边查看边说:“要跟全国各地联系较为方便的地方,即交通比较畅通却又不能在大平原上。” 8 Q0 m) d% x: s
. f* d" R2 w1 N
“要考虑到最后指挥大决战的适当位置。”刘少奇又加了一句。
/ U/ L9 c) E9 z- H) a; E; i8 o6 s0 y% k. z' N& J: P g
“看这里,”聂荣臻指着地图上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衔接的地方说,“这里从抗战开始就是我们的根据地,群众基础很好。不过平山的面积很大,东边靠石家庄,西面与山西接壤。中间,或靠东一些较为合适,用不用到那一带去看看?” ' A7 g% y4 G2 }
8 k& S a# z! ^( v: A' g
“去看一看吧?”刘少奇征求朱德的意见。 1 `0 P5 l/ F6 [& k( Q
' v% C3 J2 R* N; s' F2 z$ m! h; E
朱德派他的秘书潘开文、卫士长齐明臣,由聂荣臻的一位副官陪同,骑马沿滹沱河南岸逆流而上,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查看,一直走出30多公里到了洪子店镇,也没有找到理想的地方。渡过滹沱河,他们沿着北岸顺流而下。没走多远,三个人眼睛一亮,几乎同时问了一句:“这是什么地方?”
" z3 ^. m+ G- L+ p1 k7 f) j' [" M4 O+ A7 v0 s/ c
农民们看看他们身上穿着的八路军的服装,高兴地说:“这个村子叫西柏坡。” : t5 T: a3 E9 A6 Q( q9 r* T7 \5 W
' j8 p! D0 X+ }+ H 到村子里转了一圈,发现西柏坡的房舍不像建在平地上的村子那样集中一片,而是沿着山脚拉成一溜儿,像敌机轰炸时紧急疏散开的士兵。民房多为土木结构,一看就知道西柏坡村很富裕,要不是村东头的几间被日本鬼子烧塌了屋顶、只剩墙壁的残房,谁也看不出三年前这里经历过一场残酷的大扫荡。 / C, r( s2 a& A6 p* t
' e1 E1 V; s2 c! s5 J. Z% y! ^ J 三个人都看准了这个地方,潘开文绘制了一张地图,在地图边上写下几溜儿小字,列举了选中这里的理由:地理位置适中,正是大山与平原的交界处,能进能退,能攻能守,进可通向全国各大城市,退可固守太行。
' L. B c) u3 ^" v- J7 [( y1 i& U) P4 e+ O' a" o
地图很快就摆在了朱德和刘少奇的桌面上。两位领袖一边查看地图一边听取潘开文的汇报。 % O5 g3 z$ V2 H) ^% b$ s- K
! Z3 d5 d: T- ^ Y3 t3 [3 ? 刘少奇忽然想起了什么,问潘开文:“西柏坡?是不是有个柏树传说的村子?”
& s9 z2 o- j- y7 U7 e
8 ?% ]" Z. m* s' o “少奇同志去过那儿?”潘开文感到很意外,因为他今天真的在西柏坡听到个“柏树的传说”。
1 ^# T4 G; |4 E7 F/ Z% T* w9 A( j& d& m0 p9 a8 Y7 |
“是主席讲的。我们离开陕北的那天,主席对我说:”你们到白毛女的故乡吧。听说那里有个西柏坡,是个十分富饶的地方。‘怎么会这么巧,你们偏偏就选了这个西柏坡!“
: p% w, R, X* z S5 i# C( ?( ~# G) y1 I" I* W+ P1 \3 k
远在陕北的毛泽东居然在他们临行前就提到了西柏坡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三人面面相觑。 ; S* g9 _" t4 G& q* B# B1 U2 ~
: L' W, w& X+ a3 Z3 d
刘少奇看出了他们的疑惑,笑笑说:“我们的战士有西柏坡的,主席一定是听战士讲了西柏坡的传说。” 4 s+ {+ n. C3 q: e8 C! {
2 ^) F! C6 F* S- I% g
考虑到此次中央工委选定的地址可能就是将来中共中央要安家的地方,刘少奇和朱德商量了一下,决定再派几个人到西柏坡认真考察一下。 " Q. `6 u+ j+ u( @' Z
# v X+ `4 D, V4 P. O; d
第二次考察西柏坡的是安子文和廖鲁言等人。这次他们不仅查看了这一带的地理环境,还召集了由平山县委组织部长和洪子店镇的有关领导及西柏坡小区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深入了解了当地的社情、民情。
9 Q& ~% p4 @5 i* m; n8 V) S; d2 V" T& f# m: \: Q5 O) R
座谈会上,西柏坡小区负责人阎文庭汇报当地发现了几名“国特”。安子文霍地站起来说:“一两名国民党特务算什么,中央工委大队人马一来就把他们吓跑了。我们认为你们这里不错,地理位置好,群众基础也不错。” 0 C+ A2 U+ x8 ]5 f8 p4 y& M
( f8 g7 @9 L! F, {! G 安子文和廖鲁言也都看上了西柏坡。至此,西柏坡终于浮出水面,站在了历史的前台。(摘自《西柏坡传奇》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大地》2004年第二十二期)8 w- \8 R, S( o" |4 S4 l(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