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7-13 16:32:37
|
查看: 322 |
回复: 0
丐帮,就是一群有组织的乞丐,俗名叫“花子”。“花子”和“花子”也不一样,那些由于灾荒或**原因,造成扶老携幼、流离失所、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每天靠乞讨度日的是真乞丐。而我要说的则是另外一种江湖的丐帮,即职业乞丐。+ u: t& E4 Q H
3 P* u" e+ d8 d; D% r$ R丐帮门派
" L) m7 x2 Y" B3 s" ]- W
. [5 j/ B& S+ ~% _8 H h G% Y S丐帮在过去可以说是遍布全国,并且有很多的门派。各自都有自己的信奉与传说,各有各的门路,各有各的地盘。而在诸多们派当中,最为著名的是:范、李、伍、高、索,五大门派。 {% B4 s+ o) h# l
5 l2 U6 L& W# C5 n
一、范家门- k. J5 M6 e9 m; j X
2 S, | @& t% N2 M$ x
范家门在丐帮当中地位最高,相传是春秋时范丹留下的。据帮内人传说,想当初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绝粮于陈蔡几乎饿死,幸遇范丹施舍得以救命。孔子感激涕零,写了四句话送与范丹——“范丹老祖借米面,来日孔子理当还;贴对联处请稍候,家家户户不怠慢。”1 K; @. p$ T2 I
. V& n5 Z+ t- V, h
二、李家门
$ N; c" P% h% i* s. ~; K& ]5 B, H% n0 \" U; c0 B
李家门是宋朝仁宗皇帝生母李后留下的,当初李后受狸猫换太子之苦沉冤二十载,身居寒窑,幸得张、李两个花子靠乞讨养活着她,后来包公陈州放粮,李后才得以伸冤。为了感谢两个花子的救命之恩,李后封他二人为花子官。这一门的人都有标记,就是肩上都扛一个布褡子,这是当初李后用来装盛皇帝所赐“黄龙丝帕”用的,尺寸是三尺三寸三。“奉旨乞讨”的说法就是从这一派里流传出来的。
7 F" m" m7 o' O9 u. F+ D6 p# g- l/ {% |, E8 k$ Q5 G* ^( l- }
三、伍家门
0 e1 U! }, {- n6 Y4 N! m' y. F
6 y3 L- C: K) U5 _相传春秋时期,伍子胥为报家仇闯过昭关,来到吴都苏州时已是身无分文,只好在街上吹箫行乞。幸遇吴国公子姬光,才得以救助。这一门的人都供伍子胥为祖师爷,其特点是靠演奏乐器行乞。是真正的“叫花子”/ o2 U J! y8 u6 U7 _5 F% x# m
8 y' n& t! v0 ^) P6 ]4 x( _
四、高家门: S1 m- P/ E9 \$ o
* C7 ^6 c/ w, m% J高家门据传是后唐时期高文举留下的,想当初高文举进京赶考身无分文,靠手打竹筒沿街乞讨而求取功名,从此这一门人全都手拿响器,靠唱喜歌行乞。, V3 q H+ `" v
) @1 L1 B3 r+ m' m8 d8 Y" j" l M
五、索家门
2 {1 a$ D0 T$ e1 U! w. F- H
1 q/ d. u% B: g) ]& ~$ C索家门原为范家门的一个支派,当初朱元璋身位游方和尚,云游四方,因饥寒交迫病倒在土地庙,幸得一索姓乞丐救助,用乞讨来的杂烩熬成汤食(珍珠翡翠白玉汤)救了他一命。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赐给索姓乞丐一对牛胯骨,上镶十三个铜铃铛并挂黄布穗,可在十三省随便讨要。从此索姓乞丐名声大振,并自立门户为索家门。- }- p$ I9 ~) ^- i" a
8 N" Z4 {; z( U+ `" m9 k; t索家门是丐帮里文化程度最高的门派。这一派里不少乞丐平是都尽量穿的得体,以卖艺而不是单纯的沿街乞讨为生。近代许多江湖武侠小说中的丐帮弟子形象多是从这一派中演化出来的。很多早期的曲艺演员也是这一派的成员,如响相声的开山鼻祖“穷不怕”。某已故著名京剧演员也曾是索家门的一员,不过该大员成名后刻意回避这一情况,我今天也就不便报其姓名了。
2 i& j5 {9 I; @: `/ |
! I7 G( }% ^; |& z1 ^" p( |# a* V% C另外还有奉朱元璋为祖师爷的“朱家门”、受康熙皇帝赏赐马鞭子的“康家门”。除了以上这些大的门派以外,还有一些形形色色的小支派,如:“吓活人”、“三节杆”、“拿笊篱”、“告地状”、“拍叶子”、“叫化击砖”、“开光子”、“自残儿”、“丧梆子”、“观音党”、“拆白党”、“放鹰子”、“靠死扇”等等,可谓是种类繁多不一而足。! A4 W1 v4 F( G
2 ]& A- s( d/ R
这些小支派往往可以从名字上听出各自的特色。如“吓活人”又叫“粽子鬼儿”“活鬼”,指戴上特制的面具在夜半三更吓唬走夜路的行人以乘机行抢;“叫化击砖”就是卖大力丸玩胸口碎大石的;“丧梆子”则喜欢在有丧家出大殡时去赶“哭场”或挤杠房捞小便宜;“拆白党”则靠骗术名扬天下,今天仍有人屡屡上当的如进京献宝、可乐罐中大奖等都是拆白党用过的把戏,“观音党”则和今天见的越来越多的化缘假和尚类似。! R, e. B" }* Q6 y
3 P, B4 m" {/ J5 x. X) r
丐帮的一些特色“黑话”$ L; K6 W( m2 J. l
# N3 f+ k$ ^7 ?) b* D) X* N" @
一、很多人以为凡是乞丐都可以叫作“叫花子”,其实不然。只有如高家门和索家门这种以打响器甩牛骨快板常数来宝的才可以称为“叫花子”。而以**方式乞讨的乞丐,则叫“花子”。其中即乞讨又动粗行抢的叫“釉子”;乞讨兼带甩流氓的叫“须子”;白天乞讨晚上溜门撬锁的叫“团子”;城里乞讨城外抛坟掘墓的叫“晦子”;乞讨也做无本小买卖的叫“挂子”。& Z2 ~; ^2 n- N" Y3 _! W; b
2 q' _, ?! Q( T8 x二、“溜帮(旁)门”和“溜鬼儿”7 k3 ]3 A$ ~& n# l9 B) L
! B# Y( _& K) {
“溜帮(旁)门”是指从丐帮里的一个门派投靠到另一个门派,而有这种行为的乞丐叫“溜鬼儿”。投靠过两个门派,叫“溜二家”,超过三个门派的依此类推。我所知道最神的是清末大盗葛小八,曾经靠过六个门
" O' E0 q8 y. x r# V
. Q0 u y: K9 E- n K& H三、“赏饭”
' H5 a( P- [. z+ ?6 w g. D7 }9 C; K: |
“赏饭”是丐帮的入门规矩。即“路头”(师傅)给你一个装满杂土的破碗,从此就是丐帮正式成员。: Y( X( I H9 g7 [
( }1 L8 Q# M7 x s$ V
四、等级
. I* N: u# @; s5 e" p. _
; @; A% Q5 o3 v0 R7 u4 N4 [% O4 t$ o+ d丐帮内也分等级,由下到上分别是“把仨儿”,“把儿”,“瘪子”,“小子”,“哒子”,“青子”,“幅子”。
, _- h# _1 V, c9 S" P. n1 S4 ^/ o
五、盘口
9 c6 ?8 O$ F2 O: V! c5 z( B0 O; F% d
盘口就是两个互不相识的丐帮弟子对黑话,以确定对方的身份。以范家门为例,内容如下:
3 Y e' n; X1 u Y8 b2 w1 c8 ?3 a$ Q- t1 l- u; c
问:兄台哪里来?% R2 |7 p! D* k# R3 B& r- A1 {. g2 N
答:桃花山上来。- S* p5 O; n+ }& c8 [0 {
问:兄台哪里去?" Z* V z/ M7 W- F4 x6 `3 F& F5 f
答:白云消了紫云去' G" Z1 L+ d- V8 |2 U. O
问:赏饭何人授?
. \0 Q% R9 d: F9 }8 ^. n! y9 I答:吕祖把艺传。) T! m6 C8 J+ a J) i& j
问:吕祖传何艺?8 T* I3 e+ i6 o E" Y4 x3 q# r
答:清静了尘烦。
7 O9 A/ L- m; W, x, E- w问:有何为证?; A: n. V& }3 A+ C, d* S5 B
答:身着挑包手把铒,口内喃喃称道哉。: L! Z( E- u" p
问:有何说法?
3 e! s% Q0 N' f8 @答:茶留三岛客,招待五湖宾。都是吕家子,何必问原因。
0 ^3 G1 I6 N; E2 Q: Y- X( t0 V
3 I# u* u: t: i. n$ g) Q丐帮在五十年代初的**主义改造中,和娼妓这类行业一样被彻底改造了。但如今丐帮又回来了,而且和房纤儿、当铺这些过去的老行当一样都逐渐回复。
( e& U/ ^: M) Q9 D* |$ f3 J" }; p2 K, ^$ h( _0 u
从清末到民国,丐帮一直是很活跃的“地下组织”。由于不少丐帮成员在义和团活动时即入了“理门”又入了拳会,所以庚子事变是对丐帮的一次重大打击。几个头面人物死的死隐的隐。! A& A) X: R% c% E# \! q0 Q
$ F* I" C. e. m7 B清末民初的名气较大的丐帮人物:
( {! V- _# G- V: D% I p8 E$ B8 @: j6 d: r8 i2 B
一、大、小白毛
( u' w& R4 G4 B: v, h" U1 t. E! q9 d4 V& I
得了“白毛”这个名字,是因为这两人都是一头白发。他们是清末江湖中的风云人物,本身就是练家,与“大师兄”张德成和开办源顺镖局的大刀王五是至交。大白毛擅长使棍,曾在津门击败设台挑战的法国大力士达克治马。小白毛擅轻功,数次出入租界和各国公使馆,然后把盗取的财物公之于众,笑骂洋人。义和团围攻租界使馆时,小白毛曾作为向导。庚子事变后被杀。大白毛不知所终。大、小白毛的事迹要比黄飞宏、霍元甲之流生动有趣的多,但近代以来的小说影视中却不见踪影,到是他们的不少事迹被安插到别的人物身上了。
0 r$ G4 a' E m" o
& l* [2 C8 s" Z/ e) X# \二、笑歪佛,又称活济公,死于庚子事变。' Y$ u& n) E. l' }$ X& v* ^
三、赖秋虫,因擅长捕捉训养秋虫(蛐蛐儿)儿得名,也死于庚子事变。
+ y2 ~; k' _4 b9 o& |' D
) ^& V# o- E4 Y: v' u庚子之前,由于丐帮有这些头面人物很看重江湖义气的,所以丐帮弟子的作为是善多恶少,在民间口风还不错。这里面在不同时期出现过的一些颇有“侠义”色彩的人物事迹并在民间广为流传,也为后来的武侠小说家们描写江湖人物提供了不少素材。庚子之后,丐帮人物凋零,无名小辈冒长辈名义招摇撞骗,加上没有完整严密的组织结构,里面成份又鱼龙混杂,整体的文化修养又不高,为了生计无所不为,丐帮的名气也逐渐败了。特别是到了民国,象佛跳墙和拆白党和那简直是极端猖獗地从事贩卖人口和各种行骗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