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8-3 17:27:49
|
查看: 680 |
回复: 0
“最近,两个新员工的家长老给我打电话,问孩子表现如何,经常加班是不是真的,让我多关照,还要请吃饭……”一个月来,白领王玲除了日常事务,还要“接待”新员工的家长,这让她感觉自己像一个小学班主任。这样的遭遇,如今出现在了不少老员工身上,频繁被新人家长“打招呼”,“劈情操”的他们不禁感叹,如今的大学生真是长不大的小娃娃。
近一个月来,刚从大学里走出来的85后毕业生们,陆续成为职场新人。但是,调查发现发现,“抱大的一代”,不少又正被父母“抱”入职场。
家长频繁致电子女同事
王玲在一家广告公司任职8年,目前是部门的负责人。上个月,公司刚从多所名牌大学招聘了一批毕业生,其中有两名进了她所在的部门。接触时间尚短,王玲对他们并没有很深的了解,但两个新员工父母的频繁“出场”,让王玲对他们的印象迅速“深刻”起来。
“其中一新人,加了几天班,结果他母亲就打电话来了,旁敲侧击地核实,到底加班是不是真的,原来是怕孩子晚上瞒着家里人出去玩;另一位的父亲,打过我几次电话了,一直担心孩子表现不好,让我一定要多关照,还要请我和**同事去他家吃饭,后来还让孩子送礼送到办公室来”,王玲很感慨:“我怎么感觉自己像小学班主任一样?”
陈珉,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副总经理。跟他聊起王玲的经历时,陈珉立刻表示“太有同感”了。前几天,陈珉单位的一位新同事手机没电了,但没告诉父母不回家吃饭。“结果他爸爸一个电话打给我,问这个,说那个,足足说了三刻钟”。
“85后”多已习惯家长操心
事后,王玲和陈珉都和新员工做过沟通,后者并未表现出任何的反感甚至厌恶。“他们就笑笑,最多就解释性地说一句,从小父母就是这样的”,王玲说。陈珉则表示,对家长的万事操心,孩子已经习惯了。
“工作中如果父母也经常跟你的同事或上司联系,你会反感吗?”随机对身边的几位职场新人做了一个微型调查,发现7成以上的人表示“不会”。其中一位告诉记者,能进现在这个单位,本身也是父母“打招呼”的,“所以以后万一工作中发现问题,还是爸爸去跟领导说比较好。”
如今职场新人的工作舞台上,家长角色已“深度”参与。对此,作为人力资源方面的资深人士,陈珉分析道:近两年来,进入职场的新员工多数都是“85后”,从小到大是在“4+2+1”的家庭保温箱中长大的,几乎没有离开过父母,从幼儿园到进大学,凡事也都由父母承担,他们是被“抱大的一代”。长久下来,这种依赖和被依赖的关系已经成了一种惯性。似乎是顺理成章的,“抱大的一代”如今被父母“抱”入了职场。
“抱”多了会不知如何自己走
大华房地产HR裘佳璐表示,最近这几年,这种依赖和被依赖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我们企业开招聘会,很多学生是由父母代为投递简历,更多的则是由父母陪同来应聘”,裘佳璐说,尽管毕业生已从大学走上职场,但仍然像没“断奶”,“工作上出现问题时,很多新人都不知道如何回答,甚至也没有比较清晰的思路,可能从小依赖惯了,不知道如何独立处理问题”。
陈珉则表示,如今职场管理者普遍觉得,“85后”员工的责任感和主动性都比较差,“这和个人能力没有关系,还是跟从小太依赖父母有关”。
陈珉认为,孩子进入职场,已经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人,家长再过多干涉和操心,不仅会让孩子没有自由的空间,去扮演自己的角色,同时也会给孩子的同事、领导造成负面的印象―――这位员工,现在还要父母操心,分明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今后到底能不能独当一面?能不能委以重任?“所以,父母‘抱’得太久,也应该把孩子放下来,自己走走了”。
记者手记
到底要“抱”到啥时候?
“还不是为了孩子好”,这也许是那些替子女“打招呼”的家长所要表达的潜台词。
打着爱的旗号,“抱大”下一代,很有中国特色。
从上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到选择什么工作、找什么样的对象,发展到现在替孩子“职场公关”,战线越拉越长,“抱”之版本似有不断升级之势……从家庭、学校再到职场,恨不得万事代劳,细枝末节、严防死守,以求万无一失。
明知“抱着不好”,却依然习惯性做着“抱在手上怕摔了”的事情―――很多中国家长就这样习惯性地纠结,习惯性地妥协。而“抱大的一代”业已成年,却早已丧失对抱说“不”的意识,一边大声疾呼“父母皆祸害”,一边却乐于接受,甚至享受父母的“抱”所带来的种种舒适和便利。
我们不禁要问,到底要“抱到”啥时候?
抱久了,孩子会忘记怎么走路,“抱大的一代”最终还是“抱不大”。
须知道,为人父母,有一种爱叫放手;为人子女,有一种长大是SAYN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