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8-9 14:43:04
|
查看: 380 |
回复: 0
我们在读书看报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败北”这个词,一般人也都明白“败北”是即是“打败仗”、“失败”的意思。那么,失败为什么又称“败北”呢? & i5 o9 k ~! a( X& W
( X4 v1 S# y) ~8 x" ?3 ?2 [ n! W. w$ p' f
& x& E6 X/ L( e 原来“北”字的本义是“背”或“相背”,它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北”字即为两个人一个向左、另一个向右背向而坐之形,生动形象地指明该字的意思是“背对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中亦说:“北,乖也,二人向背。”由于古时两军作战的过程中打了败仗向后逃跑的一方总是以背对敌的,所以“北”这个词后来就逐渐增加了“失败”这一义项。如在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一书的《军事》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佯北勿从。”在这里“北”即是“败”或“败逃”,这句话的意思为“敌人假装败逃,不要盲目追赶”。而在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一文中亦有“追亡逐北”这样的说法,意思是“追杀败逃的敌军”。此外,唐人李邕《陇关游奕使任令则碑》中亦有句云:“胡虏久摧,战辄北。” ! i1 @/ M# ?* @& [1 u
$ h+ Z* V3 a$ r9 b9 f% ?
" q! ]! G) ~: k. g7 u
- t( @, R, g8 N% p3 Y) W d 秦汉以后,“败北”逐渐成为一个常用的双音节词。例如《史记・项羽本纪》:“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再后来,“败北”不仅指军事失败,而且引申为办各种事情的失利。而在现代汉语中,“败北”还被用来泛指在各种竞争、竞赛(如体育比赛、竞标、竞选等)中失败。
7 _" ^1 ^% |* b E8 R& y' D8 W: O3 R
7 ?5 B' P) U5 C9 }, Z4 Z- h1 ~# t
F5 C& l# \/ a. \8 r 两军打仗,输了的一方是“败北”;运动场上作赛,负方也是“败北”,是否失败者都向北方逃走呢?当然不是了。看中国历史上的大战役,逃跑的方向都是向南的多。但是总没有说“败南”的。
8 p2 [5 i% a7 ?( [5 p5 H( x! {& ^
2 \9 g0 U: l* X8 l( Q" [2 y8 v) k7 l
负方为“败北”,胜方是否就“胜南”了呢。也不见得。从来未闻有“胜南”的说法。 可知这“败北”之“北”,并不等于东南西北方位的北。优胜劣败,与方位无关。 3 S5 l8 N+ u6 b2 b0 d$ t
3 @! W w7 r0 F# j g; b
0 o$ V1 I$ g7 u
! X1 s% d. j6 [* R 这个“北”字很像两个人背靠背之形,一个向左,一个向右,这个“北”字即古之“背”字,“背”字是后人为它加上肉旁而成的。北既为背,“败北”就可以理解了。当两军相接时,是正面相向的,激战之后,败方撤退,转身逃跑,就成了背向敌方,这就是“败北”了。胜方朝着败军背后衔尾穷追,这就是“追奔逐北”,逐其背也。北即背,“败北”就是背敌而逃,逃的方向不管是东、是南、是西,都叫“败北”。 9 ?* _+ f" X8 Z$ ?) V! k* t- e
0 {: @2 ]; H4 ]( K9 f2 N
S6 Z3 \. f( f7 ~3 ` V& f
7 j) B- [% `, y0 |
中国人的方位词,都有固定用法,如北上、南下,没有人说北下、南上的。建房喜坐北朝南,皇帝坐朝要南向而坐才有威势,都是约定俗成的。败北不败南也由此。: ], B$ ]- e* {9 U+ }: v$ L" \
0 K- i% c9 `2 B1 l3 @# I3 X
( e% s2 I% `4 ?6 I3 J4 B; v( k! G f7 F(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