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11-19 17:19:13
人情消费堪比上班族
* b% G! T+ Q, R, \3 K3 p3 v6 D) @' D- _4 Z. ?( [5 v/ F: p
“辅导员结婚四百元、同学过生日买礼物一百元”,这是就读于某专科院校的一名同学10月份的人情费,“大学人际关系和**越来越接轨,人情消费也应接不暇”,这名同学介绍,学校里辅导员多是外聘性质,在为人师表方面明显欠缺,经常向同学们提出:“快评奖学金了,有想法的同学可以跟我说”、“这届班委会要调整了,同学们要好好表现”这种类似的暗示。
$ a. N8 w5 \4 ?! G S/ t3 ?3 ]: G0 ^1 @3 H; [8 U
与此同时,班里同学高考成绩大多在200分左右,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学习没有兴趣,青年人的热情与时间就靠着过生日、谈朋友、班级集体活动打发,花费之大可想而知。“反正大家学习都不好,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就更自信,活动都是他们组织,费用标准也是他们制定,条件一般的同学虽然心疼,又不愿形单影只,无奈打肿脸充胖子”。" n- ?9 F2 j) A6 N1 z$ e. G
' w( ?2 J8 H: e
花钱时也想过父母
7 e% b5 }, x4 E% W1 s
! _# S% h& X- M, c* }. p$ v' P 虽然花的不少,但大部分孩子还是很体谅父母的。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小崔介绍,老爸会将生活费在学期初一次打全。因为平常没有记账习惯和理财观念,有时难免有些随性消费,每每花钱多了些,总觉得过意不去,所以不必要的尽量不去花。“每次给家里打电话,妈妈总是问钱够不够花,总觉得很不好意思,自己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好好对待二老。”同是新闻传播学院的焦同学说:“我的生活费主要都用在吃饭上了,每次花钱可小心可节省了,可每月还是不少。因为是花父母的钱,每次买比较贵的东西都有罪恶感。”) `* | N! R/ ~9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