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10-16 19:52:25
|
查看: 292 |
回复: 1
很喜欢选择碧空如洗的日子到曾园小憩,泡一壶茶坐在树荫下,可以把倦懒的目光随心所欲地瞟向那别具风味的假山、亭阁、曲廊,瞟向那墙外郁郁葱葱的十里虞山,但是我最为倾心的是眼前这一片夏日荷韵,那是年少时候就萌生的荷花情结,植于心,结于情。
$ @1 U7 |. u" z- ^$ P# Y Q& g/ I
9 y! b# u( C c2 J. h* B. ~ 曾园地处古城的西南,是近代文化名人、晚清作家曾朴的故居。清同治、光绪年间,曾朴的父亲曾之撰斥资在明代“小辋川”的遗址上建园,起名“虚廓居”,邑人都直呼为曾园。最近几年,政府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将毗邻的水吾园划入曾园管理,平空增添了不少景致,尤其是在城区极为难觅的水面倍增,使赏荷者视之为寻闲觅趣的好去处。记得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对荷花赞誉有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古人的寥寥数语,把荷花洁身自爱、不随世俗的气节和情操刻画的淋漓尽致,荷花确实是花中的君子。
, G8 T; G1 m0 _; k/ [# c 3 p$ L5 T: k" a6 V" i' D
尽管季节已临中伏,艳阳高照,热浪逼人,但依然能感觉到微风的轻拂,那不仅仅是脸庞上感受的丝丝凉意,还有那水面上游动的层层涟漪,使人从心灵深处感到一种清爽舒适的感觉,恐怕那就是老人们常说的心静自然凉的境界吧!池中的荷花开得真旺,粉红的含情脉脉、白色的纯洁无暇、白色镶粉边的则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我想种莲人必然爱莲,否则如何会这样透彻地了解游园者的心态。观赏荷花能触景生情,看平铺在水面的荷叶上水珠晶莹,会萌生心境的平和;看挺出水面的荷叶状若雨伞,能体会生命的张力;看荷花的蓓蕾初孕,可回首青春和含蓄;看荷花的吐蕊盛开,必想到热情与奔放。牡丹在四月里独领风骚,梅花在正月中独俏寒枝,菊花在九月时独放凌霜,当烈日高悬,酷暑难消之时,把根深埋在淤泥里荷花独挡酷暑,竞相怒放,为令人烦躁的夏日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难怪南宋大诗人杨万里面对西湖荷池美景,会由衷地发出“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感慨。我在曾园里赏荷,虽然无法体验到诗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但是我与荷花近距离接触,面对面共话的感受,也是他无福消受的。
- s& Q$ m# K, \$ A$ }4 f, l+ r5 K- L
7 X8 e7 ^( q4 X 我驻足在湖石假山旁,漫步在曲栏长廊边,看一池碧水微澜起皱,赏一片荷韵幽清淡芳,闻一缕清香若隐若现,常常会思绪缥缈,天马行空,让自己的灵魂浸润在一片荷香中。很难忘记文革初期,血统论尘嚣日上,非红五类子女都感到压抑和苦闷,书生意气的我们能想到的最大安慰就是——出自污泥而不染,今日想来真是有点幼稚和荒唐。人可以以荷花的品格自励,但决不能形而上学,简单从事。我想,荷花的美是高雅大气的美,它有一种精神的追求,在池塘的淤泥中萌生新芽,在清水的包孕下奋发向上,在阳光的抚慰下茁壮成长,在把自己的美展示给世人的同时,又奉献出莲藕和莲蓬让世人品尝享受。究其一生,夏荷把幽清淡芳、纯洁典雅、豁达无私的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用一种静态的美实现了自己的辉煌。前人有咏荷的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真是恰如其分,名至实归。
- T- B; M" h1 s) ], ^# P/ { 3 ]# F1 J/ W7 `1 X2 D2 Z5 f- }
曾园有荷的日子,我常会隔三差五地来,那是因为对荷花的偏爱,那是因为心灵与荷花有约。闲庭信步之余,想到中国画中的荷花,那就是在雪白的宣纸上以写意的笔法画上泼墨似的荷叶,上面托着或盛开,或含苞待放的荷花,那是一种多么令人动心的意境。简单,我心中想到了这个词,对,荷花的美恐怕就在于它的简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