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1-11 13:32:24
|
查看: 1411 |
回复: 2
市区发生“猝死”病例共59个,这个数字约是平时的两倍。记者昨天从市急救中心获悉,刚刚过去的十天,“猝死”病人明显扎堆儿。这其中有由外伤引起的“猝死”,也有慢性基础病诱发的“猝死”,也有因疲劳过度出现的“猝死”。急诊专家分析,除上述因素外,与省会近期气温偏低有一定关系。专家提醒公众,气温骤降时,一定要注意保暖,有慢性基础病的市民应按时服用药物,并备好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5 o) I2 m- l' {$ K% x2 u4 _
, p$ r2 r9 W0 G! [ W0 P
一上午发生两起“猝死”
( |% M- a* |7 }9 v! d+ g/ Q5 g3 v0 y* b2 P
昨天9时许,市急救中心120电话骤然响起,报警人称,桥西某小区一名男子发生猝死。急救中心调度室紧急联系急救车赶赴现场。“我们到达时发现,病人已停止了呼吸和心跳。”市急救中心出诊的医生支雄飞说,发生“猝死”的是名老年男性。家属鉴于心脏呼吸停跳时间过长,遂放弃抢救。经了解,该男子今年65岁,此前患癌症,且属于晚期。
& ^ X1 S8 u. i& [6 Y
/ F* H" m* f! g) N 40分钟后,支雄飞和同事又接到调度室紧急任务:一名年龄为34岁的女性发生“猝死”,支雄飞和同事随即赶到现场对病人进行紧急抢救,并很快将患者送至附近一家医院做进一步抢救。“据患者家属介绍,患者患有糖尿病。”
8 H7 T, f. S0 d) R4 X0 P' e4 U( D( F# `% y
昨天18时,记者获悉,这名女性患者目前仍在紧急抢救中。1 K1 l7 w$ ~" C! r: ?, j, N
, j& P4 l4 u s c( _' Q3 {
十天市区“猝死”59人: h+ @' u7 d$ s4 w
2 _) m' U; l0 H+ o
市急救中心统计显示,从本月1日起至昨天下午5时,在市区发生“猝死”的病例共有59人,这个数字约是平时的两倍。记者从市急救中心获悉,在发生“猝死”的病人中,其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且患有诸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同时,这其中也有一部分是由外伤或疲劳过度而导致“猝死”的。. z: H' @- m7 \+ r, y
) H6 F: y0 h) P8 ^5 O8 u' v
市一院急诊科主任王生池说,每年的冬季都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时,这是由于人体处在低温环境中时,血管会收缩,导致血压上升,心脏负荷增大,从而大大增加脑出血和心肌梗死的风险。如果遇到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则会进一步增加心脏负荷,全身血液循环超负荷运转,导致猝死发生。$ A# x+ B& {$ C7 m+ I
$ w7 s: t9 V: _2 S4 T1 c “长期从事高强度工作的人士、老年人、有心脑血管病史、体重超重人士等都是猝死高发人群,这部分人群在冬季需要警惕猝死的发生。”王生池说。* C+ d6 w0 l8 }, U/ V4 }+ {! {
4 f7 r! M/ F U l9 k1 S! _. k/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