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8-9 14:14:03
|
查看: 350 |
回复: 0
著名景区“北京十三陵”是明代皇家陵墓。明代共有十六位皇帝,这里只安葬了十三位,另外那三位呢?
( i* h+ d: c9 `* L% A& V& `( _4 h6 M" I# h
3 Y5 W" W7 m3 v, ?$ R) B
' f5 r# C/ b/ ^0 B# }: _4 n6 J' \' r, p" f6 ~
明朝(1368年-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元朝末年,**腐败,元顺帝统治时期,爆发了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他南征北战。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 C4 Y) O' D6 [1 u& |0 D2 c+ a' h
8 r3 V4 ?/ ~8 [$ }" w, H, J }2 _2 j, h+ T0 M# _# [; `/ E
0 T) g& N7 y' o7 n+ W从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母陈氏。年号洪武(1368年-1398年) 应天孝陵”到明毅宗:“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讳由检,光宗第五子。母贤妃刘氏。年号崇祯(1628年-1644年)昭陵 。”明朝共传十六位皇帝。
8 r4 z2 q5 I; S# ?1 k0 Y. T9 _5 j% `+ A" O) K, [% s
. w7 }; i1 l g
" y0 w1 q0 G7 W3 {6 Z5 C5 U2 ^
大多史学家都认为明朝是16皇帝(从太祖到毅宗),也有的认为是17帝(加上安宗)。有的人认为:“如果承认南宋最后两位皇帝,在福州即位的宋端宗赵昰(景炎帝)和在崖山即位的宋末帝赵昺(祥兴帝),就应该承认明朝最后几位皇帝即19位(加上安宗,绍宗,昭宗三位)。”
/ J. S- ^- S2 Q( }* @ @! H! b3 V& ?3 \
3 `; S/ `) p, x ' f/ v Q" M9 s1 c
" w$ \4 _% J) A明朝万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官员腐化,关外女真叛乱,明朝开始 走向衰亡。天启年间阉党专政加快了这一进程的发展。至崇祯年间,多处爆发民变,后金军队也突破长城,五入关内。8 u" R' I& z( F& S) P
: {2 s: z* U) l! d4 z6 _& d
3 G' B6 F5 E; k9 t3 p( Z9 f
; A. u: D, x6 h$ d& M8 H. _ ~/ @, |公元1644年,大顺军队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但由明朝宗室在华南又斗争了数十年,直到明永历年间(1680年代)方被清军彻底灭绝。
# d# Q9 A3 T4 E3 m( h$ }7 J; y" v: L8 D; d0 J
6 L3 \+ A5 f& o- m2 K9 N5 V
: K; N* ^( s9 j% d8 T: j& w* U) R# q7 p+ f x3 {
南明至少有五个皇帝,两个监国。明安宗弘光帝、明绍宗隆武帝和明昭宗永历帝得到史学届普遍承认,鲁监国、潞监国没有称帝,不算;隆武帝弟弟绍武帝和永历帝一起称帝,但很快就殉国了,连庙号也没有,可以不算;定武帝据研究是讹传,也不算。7 t' x( H+ s5 u3 v% O3 Y
. g6 X9 t( ]) {3 a+ J! c: R
: i! A, l, O* z) O" p( T0 G+ u' s. W, j0 J' j7 r
明初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明成祖朱棣在位时以顺天府(今北京)为京师,应天府改为留都永乐三年,朱棣将北平改名北京,称行在,并设立北京国子监等衙门。永乐四年,他下诏在北京修建宫殿。1409年,朱棣巡幸北京,在北京设立六部与都察院,并在北京为逝世的徐皇后设立陵寝,已经显示迁都的迹象。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北京初步得到了繁荣。1416年,朱棣公布迁都的想法,永乐十五年开始大规模营造北京,永乐十八年宣告完工,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从此明朝根植于北方,除“南明王朝”外,大多皇帝在当时的北京寿终正寝。. F# O0 U! A I, H6 L& s
3 f/ e. g% X1 Y* N1 ?
% \9 v0 C2 F8 m- O3 D" W/ x
+ i, M; y/ Y* J# l/ X/ {: y1、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寝-南京明孝陵
( ~4 ?9 x( I$ [8 X8 H: d. }7 @5 Q3 C! i4 E/ F) W V# M
- ]/ P( _4 k2 X6 h2 K2 s& C8 Y7 M$ c
l6 n& }" y6 g; L$ B1 g( m$ \5 v大家知道,永乐皇帝朱棣把首都从南京迁北京后,开始建陵墓的,所以,他前边的两个皇帝,当然没葬在北京十三陵。是建在南京的钟山脚下的;明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陵占地长达22.5公里,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陵内植松十万株,养鹿千头,每头鹿颈间挂有“盗宰者抵死”的银牌。为了保卫孝陵,内设神宫监,外设孝陵卫,有五千到一万多军士日夜守卫。清康熙、乾隆帝南巡时,都曾亲往谒陵,还特设守陵监二员,四十陵户,拨给司香田若干。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孝陵地区成为太平军和清军对峙的重要战场,地面木结构建筑几乎全毁。
. U2 J1 }' ]: D, ]( i' O9 Y
- @$ A0 D/ @0 w" [ {8 G+ D9 o* p # f- m- T4 ^0 j( [
1 n) r$ E/ D* Z8 R2、明第二帝朱允炆为何没葬进十三陵?+ F" k8 r- J0 F& y
4 ?5 R/ z, y# n
; L" h! [' h) D& ~
) p4 M. z6 k) L4 |据说,建文帝朱允炆当皇帝前,他爷爷朱元璋就有点不放心,提醒他,你当了皇帝要当心你的那些叔叔不服。并给他留下一个包伏,让他遇危难时打开。
7 k( D+ E% v2 y, Y0 ^5 }" Y6 P! [, T( s# j1 q
& V7 ]- ]; L; v1 `( e* |& X3 k; f4 O( @3 r) T, J0 Z+ s' Z
后来,果然,四叔燕王朱棣发难,兵戎相见。从北京杀到首都南京。大兵很快攻进皇城。建文帝朱允文不知如何是好,他忽然想起爷爷当年交给他的那个包,赶紧拿出来,打开一看,是四套僧衣,还有佛家度谍,并且备有剃刀一把……孙子朱允炆很理解爷爷朱元璋良苦用心。当即,三个身边跟随的人同他自己剃光头发,穿上僧衣,从城角门逃之夭夭……等燕王朱棣打进皇城时,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不知他逃往哪里。有人说他乘船逃往海外,所以后来。朱棣派郑和几次出洋寻找……然而至今下落不明。
8 s8 p, W4 ^: D' C, w( l* \0 f6 ~: {% W( O$ N( B
, t# }' X" s% C4 ^) [1 u' W
9 D* B$ i5 `. a1 K: h也有人说建文帝朱允炆在某寺庙当了和尚,活了七八十岁才逝去。人们感叹朱元璋早年当和和尚。给孙子留了一条佛家的生路,当然,这一切有待史学界进一步考证。& Q4 ?) P; @4 n
" m0 y( H& s9 W: M! E
% m2 k8 `' v/ Y
+ u5 n/ S( y7 w* Z& G: {# a3、明第七帝景泰帝朱祁玉为何葬在北京西郊的金山?9 j/ G, E2 ^: e* r: A* X
+ Z: Y8 m/ y, ~! R
- U N# k( |6 S, p+ s
- i z, Y" H" u8 x) b2 \) y1435年九岁明英宗朱祁镇继皇帝位。1449年蒙古瓦刺首领也先进攻大同,大太监王振怕自己的家乡蔚州有失,鼓动明英宗亲征,可是几场战役大败之后,在土木堡皇帝朱祁镇被也先俘虏,消息传到京城,就立了他的弟弟朱祁玉为监国,于谦为兵部尚书,主持抵抗。又因也先多次用皇帝来威胁明朝。于是就立朱祁玉为帝,以免了蒙古也先的勒索。在京师抵住了蒙古也先的进攻,也先只好退兵,皇帝拿在手里的作用没有了,他就多次派使说要送回英宗,从这一点看他挺厉害。
G9 U5 f" B* j0 O# r5 ]8 @& F K8 C4 T% d }
2 [- A: b. w5 E5 S7 Q
& V6 r2 B+ o6 n* ]; ~
$ R- V7 g8 F& x @朱祁玉年号景泰,史称明景帝。景帝好生犯难。真是让英宗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大臣于谦说,如今大位已定,没有什么怕的,于情于理还是要接回英宗,于是接回了英宗,尊为太上皇,被软禁在南宫。看来英宗也就要这样一生了。可是到了景帝景泰八年,景帝朱祁玉患病,让大将石亨扶持太子主管朝政,史书上说石亨想拥立英宗复辟以邀功赏,就和宦官曹吉祥等几千人到了南宫,毁墙破门,救出了英宗,英宗复辟成功,英宗复僻后,石亨,徐有贞,等封爵赐官,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被杀。
4 s8 x' T; e6 P: U* ]1 Z
) Y B g4 T8 t% M% G$ e7 q
: a0 ~/ v" `7 Y* ^7 n+ f* Y& O& a5 [. m: E) _ r
明英宗皇帝朱祁镇子的道路太曲折和太复杂了。明宣宗原以胡氏为皇后,孙氏为妃,后改立孙氏为后,废胡氏为静慈仙师。史书记载,胡氏、孙氏两个皇后都没生儿子。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一名宫女为宣宗朱瞻基生了个男孩。工于心计的贵妃孙氏偷偷杀死这位连姓名都没留下来的宫女,抱走她的儿子,谎称自己所生,取名朱祁镇。第二年二月六日,不满三个月的朱祁镇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子。宣宗突然病逝后,年仅八岁的朱祁镇于宣德十年(公元1435 年)正月十日正式登基即位帝,改明年为正统元年,这便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位少年天子英宗朱祁镇。他有几大奇迹,皇帝亲临战场不多见,亲临战场而被俘,被俘而没有被杀,没有被杀而又被放回。放回而又复位皇帝成功。他如果哪一道程序上出问题都不会成功。4 C. A/ l5 v6 [( Y. O
2 B6 R7 q+ T% m& l6 W 1 `3 \/ }$ X) h; W' U' b9 o! U
- g6 |% S7 ^7 }5 m0 c2 A0 h; _4 X
有人认为:景帝当时已明确要换皇位给英宗,英宗自己不知道状况,石亨,徐有贞为了抢拥戴之功,贸然发动兵变,成功之后,为了剪除后患,杀了于谦,杀于谦可以说并不是英宗本意,并且英宗自己也说了:“此人实在有功于社稷!”而且景帝当时病重,而且他没有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已死),皇位肯定最后还是会回到英宗的。是英宗自己不了解状况,而徐有贞等人又希图邀功请赏,才发动政变的。
1 T" Q9 T: }% }& H0 u2 `6 n f; {4 V+ H8 C; t& _: \
: k) l' I j; K$ P
# j. i7 S! t [% V也有人说,景帝已经派人去外地找藩王之子准备过继了,他实在不放心他的哥哥如果上台会怎么报这8年之仇……他在位期间,也在十三陵修建了陵寝,当时是寿宫,他的一个皇后杭氏死了之后,就在庆陵所在位置修建了陵寝,当时的杭氏也埋葬了进去。他的哥哥复辟之后,就把景泰帝封为成王,就丢失了皇位,死后也就不能安皇帝的规模葬进皇家的十三陵。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死后葬在北京西郊的金山(今颐和园西北的娘娘府附近)。( m L3 D A0 }0 w& B
9 r& l' y) ~( e& J+ R, w% ?因此,明朝其余的13帝均葬在位于北京昌平北面天寿山,因而有今天的北京十三陵。( V" U9 i& R( l- ^
|
|